留存自然原貌的環保再生紙

起初在德國的泰根塞湖(Tegernsee Lake),有一群研究造紙的專家們正在思考如何善用快速生長的植物纖維,代替紙張原料樹木的砍伐。而如何友善的取得原料、綠色能源低污染的製造流程、以及紙張使用後能再度循環利用等,同時符合這些條件是相當困難的課題,將用紙文化與環境保育達到卓越平衡的,就是本次要跟各位介紹來自德國造紙廠「Gmund」的「Bio Cycle」。

「Bio Cycle」取自五種不同的植物與成分進行抄紙,可以參考本所拍攝的照片搭配使用。
名稱的結構為英文 – 德文,括號為中文翻譯。

1. Cycle – Kreislauf (循環)
原料來自於廢棄的紙製品及書本,進行絞碎過濾重新再製後紙纖維,別於典型再生紙常見的灰色,是帶著些微的黃色調的象牙米白色,相當優雅,

2. Chlorophyll – Blattgrün (葉綠素)
取材自於德國巴伐利亞(Bavarian)那整片無邊無際的大草原,而在當地茂盛生長的草被精心收割和乾燥後,善用作為植物所特有的長纖維韌性,並添加葉綠素作為標誌性的綠色,以及靠近鼻子聞一聞會有清香的草味,使得「Chlorophyll – Blattgrün」成為「Bio Cycle」系列中最具有標誌性的一張。

3. Wheat – Stroh (小麥)
使用高達50%的小麥纖維取代原木紙漿以外,含有來自德國巴伐利亞農田5%的未加工稻稈,可以看到稻桿長短不一且不規則的灑落於紙張表面,透過觸摸與視覺能產生稻草帶來的自然與溫暖感受。

4. Cannabis – Hanf (大麻) (對,就是那個大麻,的親戚)
來自歐洲所大量種植的麻類,善用麻略為粗糙且堅韌的纖維來增強紙張的硬挺特性以外,略淡米黃的柔和色與表面帶有纖維的細屑,與自然生態或大地色系的題材搭配非常合適。

5. Rag – Baumwolle (棉花)
將製衣產業的廢棄棉花進行回收整梳後,與新鮮的原木紙漿結合後,表面擁有棉質的溫和、舒適的觸感以外,一如棉花的長纖維特性,非常適合進行凸版印刷及打凹凸等壓花加工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以上四種植物生長的循環週期很短,僅需要1年的時間便可採收,相較於樹木需要高達7~8年的時間,這是非常短且對環境破壞相對非常微弱的原物料來源。

最後經過了無數次的材料測試與改善製作程序,最後在原料中成功地減少50%樹木的使用,從源頭減低自然資源的使用,而針對印刷泛用性在單面有做了平整處理,顏色的表現並不會如一般無塗佈紙來的暗沈,或有過多粉屑的問題,因此在各項印刷條件都有良好的適應性,可以較為大膽的測試題材外,將植物纖維渾然天成的美感,恰如其分的添入紙的表面,使用後紙張能夠自然降解,為文化傳遞與生態平衡做了令人讚嘆的示範。